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近日,上海光机所收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火炬传递专项团队发来的感谢信。感谢我所水下光通信项目组在火炬传递活动中做出的贡献。
2021年4月,上海光机所正式承担了科技冬奥专项《多机器人跨域火炬传递技术研究与系统示范应用》项目中水下高速光通信终端研制任务,致力于为水下火炬传递提供水下机器人操控和无线视频传递,为冬奥火炬传递展示科技的力量。
项目执行过程中,中科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下激光通信探测团队克服了研制周期短、技术指标难度大、系统升级变动小、可靠性要求高等难点,完成了水下光通信工程样机研制和网络透明传输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了多轮水池摸底试验,并积极配合项目总体单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完成水池对接、水下火炬传递水质选址考察、大伙房水库外场试验工作,最终使得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像一根无形的“网线”一样即插即用,实现水下终端无线联网和远程登录,技术升级不需要系统变动,可实时传输水下机器人控制命令、火炬传递视频和数据,支持现有百兆以太网直接接入,满足了机器人水下火炬传递应用需求。
课题负责人周田华带领团队解决技术问题,时常与课题组讨论至凌晨一二点;课题副负责人范婷威,在完成其他激光通信工程型号的紧张任务外,带队前往沈阳进行为期一周的外场对接试验;胡谷雨作为团队中的老同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常在实验室攻关到深夜,更是主动扛起试验和协调大旗,全程参与了项目的各项试验和外场勘测,在东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连续作战;黄志伟作为关键技术骨干,克服了家中孩子年龄小需要照顾的难处,连续外场出差十多天,就是为了实现系统的稳定和可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联培硕士生王杰和申玲菲也发挥了主动担当的积极作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项目研制过程中,也得到了实验室和所里的大力支持。
2022年2月2日冬奥会开幕式前期,多机器人跨域火炬传递系统示范应用取得了圆满成功。本项目也得到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的积极协助,共同克服了疫情影响,发挥了团队敢战、善战的特点,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上海光机所水下光通信团体,目前同时承担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中深海定向高速长距离蓝绿激光通信系统的研究,正在研制可满足11000m的全海深远距离水下光通信系统,致力于为我国深海/深渊科学考察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在系列项目的支持下,目前已经研发了一系列水下光通信工程样机,可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耐压深度要求的水下通信需求,可实现水下机器人控制命令、视频、数据实时传输。典型系统性能达到I类水体下10Mbps量级、100m以上传输距离的可靠通信,代表了国内远距离水下光通信领先水平,为我国海洋信息传输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下光通信系统
科研人员东海站水池试验
科研人员沈阳自动化所开展水池试验
科研人员开展外场试验
机器人水下火炬传递照片
上海光机所系列化水下光通信工程样机已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电54所等单位得到了应用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