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工作简报
(第二九八期)
2012年6月4日
中红外新波段强场分子物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强场物理是当代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而强光场中原子分子的电离机制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可调谐中红外新波段强场超快激光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促使强场光电离研究深入到隧穿电离甚至深隧穿电离的参数空间,从而将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强场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领域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院士领衔的合作研究组(包括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柳晓军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程亚研究员,以及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陈京研究员等),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可调谐中红外新波段强场相互作用新物理、新效应与新应用的前沿探索,推动中红外新波段强场物理这一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开拓与发展。该合作研究组利用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建成的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平台,曾发现了中红外新波段强光场中原子阈上电离光电子能谱中的低能新结构 [Phys. Rev. Lett. 103, 093001 (2009)]、以及库仑势对于远高于电离阈值高次谐波的产生中的电子波包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影响 [Phys. Rev. A 85, 021403(R) (2012)],并成功地将高次谐波截止频率推进至具有重要应用的 “水窗”X射线波段 [Opt. Lett. 34, 1747 (2009)]等。
最近,该合作研究组又利用上述中红外新波段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细致地研究了强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的电离行为及其机制,重点是通过比较不同波长和光强条件下,双原子分子与电离势相近的对应原子的强场电离行为的差异,澄清了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于双原子分子氧,在强场中出现奇特电离抑制现象物理机制的重要争议。该项研究发现表明,源于氧分子中双核电离产生的电子波包间的干涉是上述奇特电离抑制现象的主要起因。该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6月1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08, 223001 (2012)]上。
《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对该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该项工作对于认识已有的强激光场中分子电离复杂动力学涉及的各种机制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从实验上对三种现有流行的模型及其相应机制进行了甄别。” “作者提出了两种新的实验结果,以解决氧分子相对于氙原子的电离被抑制的课题。…在该研究领域,已有大多数数据都是在800纳米波长条件下获得的,所以,作者们在新波长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的支持。(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供稿)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