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工作简报
(第二三二期)
2009年6月2日
神光Ⅱ装置第九路完成“Ⅰ+Ⅱ”类KDP晶体实验
2009年3月中旬至4月初,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倍频课题组在神光Ⅱ装置第九路上进行了 “Ⅰ+Ⅱ”类KDP晶体实现三倍频激光输出的实验。
当前,包括美国NIF装置在内的高功率激光装置多采用多程放大和方型光束方案来提高泵浦光能量的利用率,并用KD*P晶体实现三倍频。目前我国正在研制中的高功率激光装置也采用了多程放大和方型光束方案。但由于受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国内大口径的KD*P晶体生长研制工作进展缓慢,而KDP晶体受限于横向SRS(非线性受激拉曼散射)的通量密度也只有理论和国外文献数据。
因此本次实验除了验证Ⅰ类晶体的调谐特性和系统控制精度对三倍频转换效率的影响外,最主要还是要验证大口径(>Φ300mm)KDP晶体在中高通量运行(~3.5J/cm2, 3ns,3ω)情况下SRS现象,从而保证KDP晶体的安全运行。
本次实验除去调试和标定,共发射大能量16发,脉宽均为3ns。其中基频输出在3500J附近4发,最高转换效率63.3%(3564J/1ω, 2255J/3ω);4000J附近2发,4500J附近10发,最高转换效率61.2%(4483J/1ω, 2742J/3ω) 。经实验精确标定后测得光束口径为306mm,分析得出通量达3.7J/cm2。在4500J输出的发次明显观察到了SRS产生的现象,效率比3500J时稍低也可能与此有关,但晶体没有出现损伤。
本次实验的成功也演示了正在研制中的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谐波转换技术路线是可行和安全的。
(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供稿)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